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预决算公开

 

QQ诈骗又出新方式

发布时间:2017-02-21 15:49:18


   通过QQ实施诈骗的案例已经并不新鲜,不法分子大多是冒充QQ好友实施诈骗。因此,如果好友突然在QQ上要求你转账、充值或者为他购买什么商品,那极有可能是诈骗,你一定会通过其他渠道核实其真实身份。但如果对方是你的工作合作伙伴,你们之间有真实的业务往来,他熟悉你们之间的每个交易细节,谈好价格之后,对于对方发来的银行账号,你还会去核实吗?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,那你很可能也会陷入新的QQ诈骗陷阱中。2月10,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诈骗案,被告人龙某犯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。

  李女士是吴江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,该旅行社一直委托一家叫“魅力国际”的公司办理客户的签证。去年8月30日,李女士和“魅力国际”公司结算费用,对方通过QQ账号发来了结算单,里面包括收款用的银行卡号,因为转账前李女士刚电话联系了该公司,双方还约定优惠200元,也就没有核对对方的银行账号,直接将40500元通过电话转账转入对方的账号。转账明明是成功的,但蹊跷的是,“魅力国际”称迟迟没有收到账款,多次来电话联系李女士,李女士这才发现自己可能被骗了,一核对对方的帐号,才知道上了当。而在这笔转账之前,李女士还转到了另外一家公司7200元,因为对方就是常用的账号头像和昵称,根本就没有任何怀疑。

  李女士报警后,公安机关经过侦查,将远在广西的被告人龙某抓获。归案后,龙某交代了其犯罪手段:龙某通过非法手段购买来了李女士旅行社的QQ号及密码,登录后发现其与好友有业务往来,就用另外的两个QQ号,一个把头像、身份资料设置成和李女士的旅行社的QQ一模一样,一个把与李女士存在业务往来的好友的账号设置成一模一样,并将原来的好友删除,慌称在整理时误删要求重新添加好友,这样操作下来,两家公司进行聊天时,其实都是与龙某在聊天,龙某就是双方聊天时的“传话筒”和“中转站”,双方在谈论业务时,龙某只是原原本本地传话,一旦涉及到提供转款账号时,龙某就“狸猫换太子”,把客户的银行账号换成自己的银行账号,这样,李女士打出的款项不知不觉就进了骗子的腰包。

  法官提醒,市民应当妥善保管好QQ等社交工具的密码,并经常变更密码,防止被盗。一旦发生异地登陆等异常情况时,要引起高度警惕,并及时更改密码。在QQ上讨论经济往来及转款项时,可以通过电话、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与对方再次核对,确认对方的身份以及提供账号的可靠性,防止骗子通过类似“传声筒”式的新颖诈骗方式实施诈骗。

  

责任编辑:刘庆龙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江苏法院网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