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预决算公开

 

随笔:《正信、正行、正果》

发布时间:2016-12-28 10:25:53


   又逢青年学员开学时节,再蒙组织关爱聘为导师,却有几分惶惑,有几分纠结。子曰: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,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犹恐失于言,更忧失于人,故有惶惑纠结之感。但孔子又曰: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不论作为学员,还是导师,如果今天放弃了学习,明天就将会老去,故而言之。在此梳理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心得,谨此反观以求共勉。

  每个人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,未来与当下,学习与思考,工作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,人的一生都在协调处理这些关系。协调处理得好,自己就成为自己的主人,反之,自己将变成自己的仆人。在这过程中,人的内心有两个自我,一个正我,一个非正我。因此,人的成长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以正信,坚守知行合一以正行,坚持求真务实以正果,通过正信、正行、正果,将自己的行动赋予方向与力量,努力实现正我,远离非正的自我。

  其一,培育植根于内心的信仰。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指出,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因此,有人认为文化与思想是不可以被言说的,可以言说的只不过是文化的外衣与思想的分泌物。巴尔扎克说过,一个有思想的人,才是力量无边的人。人立于天地,心正方可行正,如果没有自己内心认同的思想与文化,则难做到心正,更别言行正。没有信仰,行动会迷失方向,没有思想,行动会缺乏力量。信仰并非一定是某种固定的价值模式,而是深埋于每个人内心而自我感觉充实的精神力量。人有了信仰,就会心存敬畏、满怀希望,就会少一些焦躁忧虑与暴戾之气。人须培育植根于内心的信仰,在当下及时地、妥当地“闻见学行”,正闻、正见、正学、正行,让自己的信仰不偏离道德良知和法纪底线,以正信的力量引导自己追逐理想,坦然生活。

  其二,放飞远大而现实的理想。孔子曰:众,恶之,必察,众,好之,必察。不知好恶当然无察,何言未来与理想,已离浑噩不远矣,若知好恶而不察,也难言未来与理想,实为自我欺骗。人当志存高远,更需始于足下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世上没有万能的拐杖,扶杖而行终将丧失独立与自由,只有学会独立行走,才能够自由思考。俗话说,用嘴打不了豺狼,事业是干出来的,理想也是干出来的。放飞远大而现实的理想,应当体现在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中。学习的方法很多,适合于自己的就是最好的,如果能在学习中掌握分类方法,建立识别体系,注重虚实结合,则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。任何工作都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,应当做到谋势而动,克服无谋而动或者谋而不动。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而言,明晰目标与方向,认识环境与条件,选择方法与行动,是谋划与执行的核心。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善于学习而勤于工作,则已站在独立与自由的起点,正在迈向理想的台阶。

  其三,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生活。生活无需定义与描述,适合于自己的就是最好的。人活在当下,需要认识当下,认识世界。有人说世界是数学的,是各种关系变量的分分合合,也有人说世界是物理的,是各种运动要素的走走停停。而事实上,无论世界是数学的还是物理的,只要在这分分合合与走走停停之间,踏准生活的节奏,就适合于自己。但是,我们的生活尤如国人的旅行一样,已经非常习惯于直奔目的,淡化甚至忽略过程享受,其实很多美丽的风景都在意料之外,却无暇顾及,也无心顾及。有时候,生活需要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音,则如同听一朵花的开放,见一朵花的芬芳,嗅一朵花的美丽,让五官混沌而协调起来,用心去体悟来自生命本元的旋律与色彩。生活是美妙的,更是实际的,人行走于江湖,不论高低都离不开本领。即便有了本领,若没有公平、丧失民主、缺乏信仰,也难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。因此,人不能缺了境界,否则无法解读生命中的灿烂与坎坷。有时候,可胜而胜是一种本领,胜而不胜则是一种境界,外王是一种本领,内圣则是一种境界。

  人要活在当下,更要活在希望之中,只要有希望、有信仰,就不会那么焦虑,行动将会具有方向与力量。

责任编辑:刘庆龙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网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